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刘丽萍教授团队联合美国杜兰大学Jiang He教授及苏州大学张永红教授在BMJ上发表题为“Early versus delayed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multicentre, open 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试验II(CATIS-2)旨在比较早期降压治疗(发病后24~48小时启动)与延迟降压治疗(发病后第8天启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死亡或严重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复合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启动降压治疗并未能降低复合事件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丽萍教授为该文的第一作者。美国杜兰大学Jiang He教授为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苏州大学张永红教授为共同重要贡献者(Equal Contributors)。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急性脑卒中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需要以及何时进行降压。理论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适当的动脉高压有利于增加缺血组织的脑血流灌注,但另一方面也会加重缺血组织的水肿和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虽然已有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降低血压可降低卒中史患者卒中复发的风险。但是开始降血压的最佳时机仍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CATIS-2研究是一项由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的临床试验,旨在验证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24~48小时启动早期降压治疗与发病后第8天启动延迟降压治疗相比,是否能降低患者90天死亡或严重残疾复合结局的风险。研究共纳入了来自中国106家分中心的4810例合并血压升高(收缩压140~220 mm Hg)的发病在24-4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分配至早期降压治疗组(随机化后即刻开始降压)或延迟降压治疗组(在发病后第8天启动降压治疗)。研究的主要结局是90天死亡或严重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的复合结局。最终,早期降压治疗组有289例(12.0%)患者、延迟降压治疗组有250例(10.5%)患者达到了主要结局(OR 1.18[95%CI,0.98至1.41],P=0.083)。CATIS-2试验提示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开通治疗、伴有血压升高的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启动早期降压治疗与延迟降压治疗相比并未能降低死亡和严重残疾复合事件的风险。该研究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早期血压管理的新证据。
CATIS-2试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的证据。首先,该研究证实延迟至卒中发作后8天降压并不会增加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相反早期降压可能存在潜在有害影响。其次,在CATIS-2试验中68%的受试者为轻型卒中患者,这一比例与临床实践非常接近,使得该试验的结果更具普适性。CATIS-2试验提示,对于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需要更加精准的个体化管理策略,高血压的精准管理策略也适用于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
刘丽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国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的科研项目,发表SCI学术论著200余篇,牵头或主要参与30余部专业领域指南及专著的编写。作为主要参与人,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等,2020年被世界卒中组织授予“WSO AWARD FOR SERVICES TO STROKE”。
王拥军
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兼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复发预防策略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在New Engl J Med、Lancet、JAMA、BMJ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作为第一完成人于2016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世界卒中组织(WSO)最高成就奖—“主席奖”、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来源: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
撰稿:刘丽萍
审核:王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