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研究生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hinese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 (CIMR), Beijing](简称创新中心)是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中心以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改善人类健康为目标,开展生物医学研究,致力于提升医学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将汇聚世界高水平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与首都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优质资源紧密合作,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综合自由探索、医学目标导向、有组织科研等途径,实践新型科研模式和体制机制,逐步推进医教研产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医学科学创新发展的优秀人才。 创新中心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招生工作相关问题解答
1. 目前与创新中心联合招生的学校

创新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2. 创新中心有哪些招生方式?

1) 硕士研究生起点的申请考核制普博生

2) 应届本科生的免试推荐制直博生

 

3. 创新中心的招生对象和时间有哪些不同?

1) 申请考核制

招生对象:应届或往届硕士研究生。

时间:一般每年的10-11月公布招生简章,12月至次年4月份进行综合考核。每年根据学校统一招生安排可能会增加安排补充招生批次,预计每年5月份发布相关信息。面试通过的学生需获得硕士阶段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次年9月份入学。

2) 免试推荐制(夏令营)

招生对象:能获得本校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

时间:一般每年的4-5月公布招生简章,大三(或五年制大四)年级的本科生可报名并按要求提交材料,面试一般在7月份进行,具体时间每年有变化。面试通过的学生获得本校推免资格后,在9、10月填写国家推免系统&邮寄材料等流程方可完成录取,次年9月份入学。

 

4. 报考过程中如何选择所院等信息?

5. 录取学生学籍属于哪里?毕业证是哪个学校?

学籍为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由首都医科大学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6. 想要报考的同学应该具有哪些专业背景?

对生命科学有强烈兴趣的同学均可以申请。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材料、电子等相关理工科专业背景,对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7. 报考前需要联系创新中心导师吗?

无需提前联系导师,每个导师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招生指标,如果有感兴趣的导师直接报考即可。创新中心实行轮转制,只有(拟)录取的同学才需要联系导师进行轮转。

 

8. 创新中心学生学制是几年?

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1) 申请考核制普博生(硕士起点)

首都医科大学:3-5年。

2) 免试推荐制直博生(本科起点)

首都医科大学:一般为5-7年,特别优异者3-4年(无最低要求)。

 

9. 创新中心的招生优势是什么?

1)  最顶尖最国际化的导师队伍:创新中心导师是通过海外招聘的最具科研能力及影响力的年轻科学家,包括相当一部分的非华裔外籍科学家,他们都具有最全面的科研能力、最彻底的科研热情投入、最广阔的视野、最Promising的发展潜力。

2)  多学科背景、充分交叉、开放共享的科研氛围:我们有来自美国、欧洲及世界各地的一流科学家,有来自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生物技术、临床应用各种背景的同学,有多家共建单位的技术平台、样本库、数据库、临床病例资源共享体系。

3) 创新的医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心密切联系首都医科大学和二十多家附属医院,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开展真正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

4)  科研经费充足:导师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申请课题,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于科研和指导研究生。

5  配套设备齐全:创新中心技术辅助平台会根据实验室所需,购买实验相关仪器设备,给实验室配套最完善的实验设施。

6)  最优的学生待遇:创新中心学生的补助与其他科研院所比较,有很大优势。学生在这里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到科研中。

 

10. 学生可以同时报名多个学校的招生项目吗?如何投寄报名材料?

申请的同学需仔细阅读相应报考项目的要求,然后按照学校招生简章及我中心的补充要求提交报名材料。

 

11. 学生参加面试时是否安排食宿、报销往返路费?

线下面试:创新中心给所有参加面试的学生报销部分交通费,承担全部食宿费用。特殊情况,则采取线上面试的形式。

 

12. 创新中心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如何定导?需要跟导师提前联系吗?

我中心的博士生必须参加3轮的实验室轮转,每轮1-3个月。学生在确定拟录取后到第一学年这段时间里,需要自己联系导师确定轮转相关事宜。鼓励大家跟导师面谈以确定实验室是否可以接收轮转、轮转时间和拟完成的科研项目等内容。完成3轮轮转后,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进行定导。

我们鼓励复试合格确定被录取的学生入学前就尽早到创新中心开始轮转,可以有效的节省入学后的时间,入学前的轮转可以是实习或者毕业设计的形式。提前轮转有助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室。

 

13. 创新中心有哪些学术交流活动?

创新中心的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含的系列讲座如:

1)  “PI候选人系列讲座”

2) “特邀学术讲座”

3) “特定专题系列讲座”

4) “内部学术交流系列讲座”

除了以上系列讲座之外,还有国际性学术会议、科研进展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创新中心的同学不仅能够从研究所内部或国内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汲取养分,还可通过与国际顶尖同行的面对面交流锻炼自己的能力。

 

14. 创新中心有哪些课程?

博士生入学后需要完成学校的培养方案上要求的课程,修完要求的学分;创新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特色课程。

 

15. 创新中心学生毕业要求是什么?

创新中心学生毕业要求均按照学籍所在单位毕业要求执行,创新中心不做额外要求。

 

16. 创新中心有哪些奖学金形式?

所有在创新中心就读的学生,除了可以申请学籍单位设立的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创新中心设立的“博士研究生奖学金”。

 

17. 除了科研之外,创新中心有哪些业余生活?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创新中心筹备建立学生会,作为主体组织学生郊游、趣味运动会、师生交流会等文体活动。

 

18. 创新中心学生待遇怎样?

1)  除了能拿到相应学校的生活补助和奖学金外,中心会额外发放一部分生活补助,且逐年增加;

2)  中心内还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同学们缓解经济压力;

3)  中心还提供一定数额的图书购买津贴;

4)  参与丰富的学术活动及团建娱乐活动;

5)  有很多机会接触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包括研讨会、专题报告、午餐会等多种形式。

 

19. 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

1)  班车:学生宿舍到首都医科大学的班车。

2)  地铁:西铁营站。

 

20. 学生就医怎么办?

学生因病看急诊、门诊,可就近到医保定点医院就诊,或者去学籍单位合作的医院。在创新中心就读的学生,医疗保险按照联合招收学校要求执行。

 

21. 创新中心有哪些培训班?面向哪些学生?

创新中心每年会在1月份举办冬季培训班、7月份举办暑期培训班,面向各高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22. 创新中心培训班和招生工作有什么关系吗?

培训班只有材料初筛,没有面试考核环节,并非招生程序。而招生工作需要进行材料初筛、面试环节,最后确定拟录取学生。

是否参加过培训班的学生均可报考创新中心的招生项目。参加创新中心培训班有助于提前了解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导师。

 

23. 培训班报名方式

每年11、12月份和5、6月份,创新中心官网会公布培训班招生通知,有意向参加的同学可根据简章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创新中心会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筛选,择优确定参加培训班的人员名单,名单会在创新中心官网公布。

 

24. 参加培训班的学习内容?

通过短期课程、参观访问、团建交流、在实验室短期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神经科学各个研究方向、研究现状和前沿进展,同时初步学习和掌握基础神经科学实验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对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5. 学生参加培训班时是否收费?是否安排食宿、报销往返路费?

培训班不向学生收取任何培训费用,线下举办会为参加培训班的学生报销部分交通费及承担全部食宿费用。

 

26. 有哪些方式了解创新中心

联系人:老师

电话:010-83950568

邮箱:education@cimrbj.ac.cn

 

招生批次
推免批次:每年7月、9月;
申请考核组批次:每年11月、次年4月。
联系方式
010-86738999 education@cimrbj.ac.cn
培养环节 更多
导师介绍 更多
博士生介绍 更多
学生生活 更多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hinese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 (CIMR), Beijing](简称创新中心)是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中心以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改善人类健康为目标,开展生物医学研究,致力于提升医学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将汇聚世界高水平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与首都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优质资源紧密合作,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综合自由探索、医学目标导向、有组织科研等途径,实践新型科研模式和体制机制,逐步推进医教研产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医学科学创新发展的优秀人才。 创新中心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招生工作相关问题解答
1. 目前与创新中心联合招生的学校

创新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2. 创新中心有哪些招生方式?

1) 硕士研究生起点的申请考核制普博生

2) 应届本科生的免试推荐制直博生

 

3. 创新中心的招生对象和时间有哪些不同?

1) 申请考核制

招生对象:应届或往届硕士研究生。

时间:一般每年的10-11月公布招生简章,12月至次年4月份进行综合考核。每年根据学校统一招生安排可能会增加安排补充招生批次,预计每年5月份发布相关信息。面试通过的学生需获得硕士阶段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次年9月份入学。

2) 免试推荐制(夏令营)

招生对象:能获得本校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

时间:一般每年的4-5月公布招生简章,大三(或五年制大四)年级的本科生可报名并按要求提交材料,面试一般在7月份进行,具体时间每年有变化。面试通过的学生获得本校推免资格后,在9、10月填写国家推免系统&邮寄材料等流程方可完成录取,次年9月份入学。

 

4. 报考过程中如何选择所院等信息?

5. 录取学生学籍属于哪里?毕业证是哪个学校?

学籍为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由首都医科大学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6. 想要报考的同学应该具有哪些专业背景?

对生命科学有强烈兴趣的同学均可以申请。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材料、电子等相关理工科专业背景,对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7. 报考前需要联系创新中心导师吗?

无需提前联系导师,每个导师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招生指标,如果有感兴趣的导师直接报考即可。创新中心实行轮转制,只有(拟)录取的同学才需要联系导师进行轮转。

 

8. 创新中心学生学制是几年?

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1) 申请考核制普博生(硕士起点)

首都医科大学:3-5年。

2) 免试推荐制直博生(本科起点)

首都医科大学:一般为5-7年,特别优异者3-4年(无最低要求)。

 

9. 创新中心的招生优势是什么?

1)  最顶尖最国际化的导师队伍:创新中心导师是通过海外招聘的最具科研能力及影响力的年轻科学家,包括相当一部分的非华裔外籍科学家,他们都具有最全面的科研能力、最彻底的科研热情投入、最广阔的视野、最Promising的发展潜力。

2)  多学科背景、充分交叉、开放共享的科研氛围:我们有来自美国、欧洲及世界各地的一流科学家,有来自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生物技术、临床应用各种背景的同学,有多家共建单位的技术平台、样本库、数据库、临床病例资源共享体系。

3) 创新的医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心密切联系首都医科大学和二十多家附属医院,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开展真正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

4)  科研经费充足:导师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申请课题,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于科研和指导研究生。

5  配套设备齐全:创新中心技术辅助平台会根据实验室所需,购买实验相关仪器设备,给实验室配套最完善的实验设施。

6)  最优的学生待遇:创新中心学生的补助与其他科研院所比较,有很大优势。学生在这里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到科研中。

 

10. 学生可以同时报名多个学校的招生项目吗?如何投寄报名材料?

申请的同学需仔细阅读相应报考项目的要求,然后按照学校招生简章及我中心的补充要求提交报名材料。

 

11. 学生参加面试时是否安排食宿、报销往返路费?

线下面试:创新中心给所有参加面试的学生报销部分交通费,承担全部食宿费用。特殊情况,则采取线上面试的形式。

 

12. 创新中心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如何定导?需要跟导师提前联系吗?

我中心的博士生必须参加3轮的实验室轮转,每轮1-3个月。学生在确定拟录取后到第一学年这段时间里,需要自己联系导师确定轮转相关事宜。鼓励大家跟导师面谈以确定实验室是否可以接收轮转、轮转时间和拟完成的科研项目等内容。完成3轮轮转后,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进行定导。

我们鼓励复试合格确定被录取的学生入学前就尽早到创新中心开始轮转,可以有效的节省入学后的时间,入学前的轮转可以是实习或者毕业设计的形式。提前轮转有助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室。

 

13. 创新中心有哪些学术交流活动?

创新中心的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含的系列讲座如:

1)  “PI候选人系列讲座”

2) “特邀学术讲座”

3) “特定专题系列讲座”

4) “内部学术交流系列讲座”

除了以上系列讲座之外,还有国际性学术会议、科研进展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创新中心的同学不仅能够从研究所内部或国内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汲取养分,还可通过与国际顶尖同行的面对面交流锻炼自己的能力。

 

14. 创新中心有哪些课程?

博士生入学后需要完成学校的培养方案上要求的课程,修完要求的学分;创新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特色课程。

 

15. 创新中心学生毕业要求是什么?

创新中心学生毕业要求均按照学籍所在单位毕业要求执行,创新中心不做额外要求。

 

16. 创新中心有哪些奖学金形式?

所有在创新中心就读的学生,除了可以申请学籍单位设立的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创新中心设立的“博士研究生奖学金”。

 

17. 除了科研之外,创新中心有哪些业余生活?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创新中心筹备建立学生会,作为主体组织学生郊游、趣味运动会、师生交流会等文体活动。

 

18. 创新中心学生待遇怎样?

1)  除了能拿到相应学校的生活补助和奖学金外,中心会额外发放一部分生活补助,且逐年增加;

2)  中心内还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同学们缓解经济压力;

3)  中心还提供一定数额的图书购买津贴;

4)  参与丰富的学术活动及团建娱乐活动;

5)  有很多机会接触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包括研讨会、专题报告、午餐会等多种形式。

 

19. 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

1)  班车:学生宿舍到首都医科大学的班车。

2)  地铁:西铁营站。

 

20. 学生就医怎么办?

学生因病看急诊、门诊,可就近到医保定点医院就诊,或者去学籍单位合作的医院。在创新中心就读的学生,医疗保险按照联合招收学校要求执行。

 

21. 创新中心有哪些培训班?面向哪些学生?

创新中心每年会在1月份举办冬季培训班、7月份举办暑期培训班,面向各高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22. 创新中心培训班和招生工作有什么关系吗?

培训班只有材料初筛,没有面试考核环节,并非招生程序。而招生工作需要进行材料初筛、面试环节,最后确定拟录取学生。

是否参加过培训班的学生均可报考创新中心的招生项目。参加创新中心培训班有助于提前了解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导师。

 

23. 培训班报名方式

每年11、12月份和5、6月份,创新中心官网会公布培训班招生通知,有意向参加的同学可根据简章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创新中心会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筛选,择优确定参加培训班的人员名单,名单会在创新中心官网公布。

 

24. 参加培训班的学习内容?

通过短期课程、参观访问、团建交流、在实验室短期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神经科学各个研究方向、研究现状和前沿进展,同时初步学习和掌握基础神经科学实验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对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5. 学生参加培训班时是否收费?是否安排食宿、报销往返路费?

培训班不向学生收取任何培训费用,线下举办会为参加培训班的学生报销部分交通费及承担全部食宿费用。

 

26. 有哪些方式了解创新中心

联系人:老师

电话:010-83950568

邮箱:education@cimrbj.ac.cn

 

招生批次
推免批次:每年7月、9月;
申请考核组批次:每年11月、次年4月。
联系方式
010-86738999
education@cimrbj.ac.cn
招生公示 更多
创新中心2024暑期培训班入选名单公示
2024年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夏令营优秀营员名单公示
创新中心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拟录取名单
创新中心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补充批次)面试名单
2024 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复试名单公示
招生简章 更多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2025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办法
探索未知,触摸未来——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暑期培训班盛启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2024年夏令营招生简章
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补充批次)招生工作办法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2024年博士 “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办法
培养环节 更多
导师介绍
博士生介绍
郑继豪
2024级博士研究生
硕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期间主要的方向是动物病毒性传染病的疫苗研究。硕士期间开发了一种用于预防PEDV的益生菌口服疫苗,该益生菌疫苗弥补了传统疫苗在免疫持久性、肠道菌群平衡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并且展现了口服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毕业后在广州国家实验室JayYu Lab进行了一年的训练,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和基因治疗工具研究。    在人类与病毒斗争的数百万年历史中,人类进化出了复杂且多样的免疫机制来抵御病毒的入侵,而病毒也在不停地通过突变和进化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病毒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竞赛”。这一过程存在许多深度的机制和动态变化,这不仅反映了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的广阔领域。《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我对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方面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微妙的生物学过程,更好地理解病毒感染的过程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真正做到知彼知己,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挑战。    来到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攻读博士是因为这里汇聚了世界高水平的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并且拥有卓越的科研资源、先进的科研设备、浓郁的科研氛围。我希望能在这样自由、开放、包容、透明的环境里心无旁骛地从事科学研究,使我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索病毒感染和免疫过程的机制,解决当下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以充实的研究基础面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十年后的自己在病毒学领域有所建树,依然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
冀淑勤
2024级博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学专业,硕士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新型癌症标志物的筛选以及其对癌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曾经在陆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教委脑与智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助理。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以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改善人类健康为目标来开展生物医学研究,致力于提升医学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这里不仅汇聚了世界高水平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而且与首都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优质资源紧密合作,打造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实践新型科研模式和体制机制,逐步推进医教研产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医学科学创新发展的优秀人才。能够在这个杰出的科研平台继续我的科研探索之旅,我觉得非常荣幸。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网络,揭示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调控机制。这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改善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肿瘤治疗一直是长期困扰着人类的难题,特别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解析和新的免疫治疗靶点的探索。我希望能够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动态变化图谱,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新亚群。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并为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我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定点敲除特定分子,观察被敲除的髓系细胞在肿瘤内外的分布并解析其相关机制和生物过程。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开发更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除此之外,我未来还想致力于研究免疫系统在不同疾病发病和治疗中扮演着的重要作用,并为研究新的疾病治疗模式与方法而努力。   在探索中获得灵感,在实践中突破认知。未来我将时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秉持严谨细心的态度对待科研。十年后,我希望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在免疫学研究领域内一名严谨的学者。我希望那时我已经完成了几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我希望所研究出的成果已经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生命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果可以,我也希望以后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师,培养出一批有志于科研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成功。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岁月漫长,心怀热爱。   从稳健的开端破晓,细小的进展如晨露悄然凝聚,持之以恒,光华自生。 
李鑫洁
2024级博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现为创新中心的直博生。   创新中心作为科研与创新的前沿阵地,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这里不仅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还频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选择创新中心攻读博士,意味着站在科研的前沿。在这里我可以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未知的科学问题,不仅能够激发新的研究灵感,还能培养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对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抱持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神经信号的传递机制、神经可塑性以及它们在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此外,我对神经科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应用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梦想着能够借鉴大脑的卓越工作方式,开发出更为先进、高效的算法与计算模型。   展望未来十年,我满怀憧憬地期望自己能够成长为神经科学领域内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研究者。我渴望在学术殿堂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不仅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具有深远影响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而且在神经科学的前沿探索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我梦想着能够参与或领导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神经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两个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共同进步。
魏云蕾
2024级博士研究生
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预防食管术后狭窄。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医学领域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了解到创新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拥有高水平的科学家及卓越的科研团队,并与首都医学教育和顶尖科研资源紧密合作,我对此充满向往与期待。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促进科研的创新,还能为我的学术成长提供丰富的支持与资源。   在博士阶段,我希望自己能继续秉持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扎实推进科研工作,不断积累知识与技能,取得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我对免疫系统在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免疫系统如何在疾病的发生与治疗中发挥作用。因此,我希望通过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反应与调节机制。在此基础上,我希望能够找到激发免疫系统潜能的方法,推动免疫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从而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我希望10年后的自己,能在肿瘤免疫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成为这一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我期盼能够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持续推动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为推动医学研究的前沿贡献智慧与创新。同时,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切实造福患者,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困扰,真正实现“学术科研服务于人类健康”的目标。 
李民伟
2024级博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硕士期间研究方向是感染性疾病检测新方法的开发。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crisper技术将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的噬菌体改造成探针,并于微流控芯片结合,开发了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血流感染痕量病原菌监测方法。   创新中心作为首医重点发展的三大板块之一,在没进来之前,申报仅仅是因为师姐推荐,我就尝试申请。但现在看来,很庆幸做了一次这样的选择。创新中心学术氛围浓厚,师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开放(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这在我接触过的学院和科研机构中是少有的。课题组轮转机制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研究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同时中心也有很多的学术活动,例如每周三的论坛和午餐会(与报告导师一起吃饭交流),每周五学生的Journal Club,都能不断开拓和训练学生的科研素养。我想这对于想要提升学术能力的同学来说,都具备了很强的吸引力。中心新成立一年,有很多吸引人的新亮点(补贴高、资源足,思维开放,行政机制新颖等)但也有很多新服务,新政策有待制定和发展。例如宿舍、轮转、学生工作等(不知道能不能说)但我相信,在如此开放的导师和行政老师的带领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的师弟师妹们,会迎来更好的创新中心。   至于未来想解决的科学问题,狭义点说,就是导师的方向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广义点说,希望运用读博这几年培养的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当下人民的健康问题。努力拼搏,希望10年后的自己问心无愧。
王翠蝶
2024级博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专业为基础医学。在本科阶段,我的科研实习研究方向为情绪性呼吸调控,并参与了国家级重点项目《焦虑样行为引起呼吸异常的机制》。该项目聚焦于焦虑情绪引起的呼吸变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首次提出急性束缚应激模型激活中央杏仁核神经元的观点。通过光遗传学结合行为学实验及小动物无创体积描记系统的实验,从多个角度验证了中央杏仁核在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其通过支配前包钦格复合体引起的呼吸改变,为理解焦虑情绪与呼吸调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开展毕业设计课题为《丘脑室旁核在急性应激相关焦虑样行为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丘脑室旁核在应激相关焦虑样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鉴于目前临床上对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和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全面阐明应激引发焦虑症的脑机制有望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潜在方向。   创新中心拥有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医学科学研究体系,致力于建立以医学为核心的目标导向科研新模式,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各大医院的合作使研究能够更贴近临床,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而全新的管理和研究模式将为中心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我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向深感兴趣。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情绪问题愈发普遍,而神经生物学为理解动物与人类行为提供了基础。通过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影响情感、学习、记忆和决策,可以深入探讨复杂的生物行为。此外,掌握神经生物学机制有助于精神疾病药物的开发,并为解决成瘾、精神疾病及社会行为异常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对于情绪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量表评估,实验室的诊断方法较少。因此,我希望通过分析与情绪性疾病相关的神经网络活动,识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早期诊断、预测疾病发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对神经网络的深入研究将揭示个体在情绪反应和情绪性疾病表现上的差异,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持续的科研训练,我希望未来能在所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发表高影响力的论文,并在学术界和行业内建立声誉。结合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推动研究创新。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好奇心,乐于接受挑战,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领域。 
学生生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