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论坛第16期
时间:2024年3月7日下午2点
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基础科研楼北楼1322会议室
主持人:梅林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
主讲人:徐天乐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
报告题目:神经信号转导新模式及其功能意义
摘要:化学突触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基础。以往对经典突触如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信息传递的研究极大推动了对脑功能的解析,也为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脑是十分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揭示脑内新的信息携带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将进一步推动对脑功能的认识和脑疾病的诊治。氢离子(H+)在神经系统酸性突触囊泡中大量富集。然而,H+是否携带神经信息并行使信号功能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另外,在颅脑损伤、缺血缺氧、癫痫发作等病灶局部也聚集大量H+,导致细胞外H+超载,引起神经元死亡。揭示H+超载导致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提出干预策略是重大临床需求。在本报告中,我将系统介绍本团队在H+受体——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的生理功能和门控机理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回答H+是否携带神经信息并行使信号功能?接着介绍H+的信号功能及其受体信号转导的独特机理,最后展望H+/ASIC研究未来的新方向。
代表性论文:
徐天乐教授为离子通道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氢离子(H+)门控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的生理功能和门控机理研究。经二十余年对H+-ASIC的系统研究,取得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关于ASIC,除了传统的H+作为配体外,还存在着非H+配体,进而证明ASIC为双配体门控通道。二是证明H+-ASIC参与突触传递的全过程,在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以及疼痛慢性化等生理过程中均起到关键作用,且当H+超载时ASIC介导细胞死亡的新通路。这些发现开辟了H+-ASIC研究的新领域,并引领了这一方向的研究。系列论文在Neuron、J Neurosci、eLife等发表后,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被引用近万次。近年来拓展的另一研究方向为脑认知原理解析,包括学习记忆、恐惧消退及其障碍干预等。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